芦荟长病斑
芦荟叶片长期积水,或土壤积水,叶片就会很容易长病斑,当发现芦荟出现叶斑病时要及早处理,避免祸害整个植株。
应以预防为主,要采用清沟排渍、降低土壤湿度的农业栽培措施和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以达到减轻危害的目的。
可以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喷,避免叶心积水,5天喷一次,连续给4次左右就能很好防治了。
为了避免芦荟长叶斑病或根腐病,一定要避免浇水过多,叶心更是不要积水,避免将芦荟养在污染严重或有害气体过多的环境中。
浇水注意
芦荟被称为“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浇少浇水一般影响不大,但如果土中积水,就会导致根烂淹死。冬季里可15到20天浇一次水,可适当增加叶面喷水,尽量少浇水,保持盆土干燥;春季,一般5到7天浇一次水,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夏天,需要2到3天浇水一次,还应注意少受烈日暴晒,减少水分的损失;秋季的芦荟浇水方法基本与春季相似,同时要使盆土有干有湿。
在芦荟返青生根以前不宜多浇水,浇水的时间一般都以清晨和傍晚为好,水温以接近盆土温度为佳,切记盆栽芦荟,宁干勿湿。
养护温度
芦荟怕寒冷,因其原本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的沙漠环境中。在室温5度时时芦荟停止生长,零度时,生命过程会发生障碍,芦荟养殖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5℃,湿度应为45—5%。
如何促进芦荟开花
想要促进芦荟开花,除保持常年温暖干燥环境,还要适当给予光照,可以偶尔给一点有机肥水,养护得当,芦荟得到一定的株龄之后,就能孕育花朵了,花茎会长长挺起来。
长侧芽和分株
通常长到10公分高的芦荟根部会长出新的侧芽,这些侧芽就是用来分株繁衍的。
把带有侧芽的芦荟原植株去土去盆,挑选已经有独立根系的大侧芽,用手指捏住侧芽和原植株根系衔接的成长点处,假如是老练的侧芽,悄悄掰一下就会把侧芽和原植株分隔。
假如侧芽还很小,本身的根系还没发育彻底,不要使蛮力硬掰,否则掰掉的侧芽没有根系,不易成活。
移栽的土壤选择
芦荟喜欢疏松肥沃的和排水特别好的沙质土,避免使用粘重或容易板结的土壤,最好是用仙人掌土或用泥炭土搭配珍珠岩
芦荟叶片变红色
芦荟如果见光太多,或阳光照射强烈,加上适当的温差,叶片也会变成黄色或红色,看起来不太健康,这时候只要将它移到稍微光照没那么强的地方,叶片又能恢复正常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