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芦荟网 - 芦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海盐北团村芦荟产业撑起农民希望的田野
U.biz | 商业搜索

海盐北团村芦荟产业撑起农民希望的田野

信息来源:zglhw.com   时间: 2021-05-23  浏览次数:16

  “习总书记走进我的小店,真的想不到,他还询问进货渠道、销售价格,查看商品的生产厂家、保质期,关注农村食品安全,很感动,也激励了我。”回想起2006年1月4日那天的经历,海盐县秦山街道北团村的张建红感慨万千。从那天开始,时年34岁的张建红立志走出自己的小店,投身到更广阔的乡村振兴事业中。

  4月14日,记者来到北团村,找到了张建红。此时,她已是北团村的党总支副书记。说起自己的人生抉择和北团村的巨变,张建红说:“习总书记当时嘱托我们,要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我一直牢记这句话,也一直坚持这样做。”眼下,北团村正在同时推进“三个示范”馆、村部沿线提升工程等6个项目的建设,整个村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011年,张建红转让了店铺,通过选举成为一名村干部。“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一直记在脑海中,我当时就想自己头脑灵活能为群众办点实事。”张建红说,从上任到现在,她参与制定了北团村的发展规划,一直以“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为目标,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说起创业,北团村有独特的优势。在北团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000多个大棚内种满了库拉索芦荟,一座芦荟饮品工厂——嘉兴市芦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因此应运而生。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罐罐芦荟饮品经过自动流水线,装箱入库,源源不断地送往上海、江西、江苏等地。“企业创立之初历经了坎坷,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村民和合作社的支持。产业带动农户致富,也鼓舞大家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今天想来,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之路。”嘉兴市芦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万福祥说。

  如今北团村所在的秦山街道被誉为“中国华东芦荟第一镇”,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芦荟面积,也被浙江农业吉尼斯委员会认定为浙江棚栽芦荟种植最大面积。

  有了产业的支撑,15年来,北团村谋划发展田园综合体项目,探索休闲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共享农业等新发展模式,形成了芦荟、草莓、樱桃、猕猴桃、黄桃等规模化种植,同时尝试农旅融合,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海盐提出的“三个示范”殷殷嘱托,海盐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就地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快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我们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统筹做好土地整治、农房集聚、土地流转、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民就业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海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海盐深化产业增收、乡旅增收和帮扶增收“三条路径”,着力打造了水果黄金产业,广泛采用数字化栽培技术,推广阳光玫瑰葡萄、红美人柑橘等优质水果6500亩,建立葡萄精品基地8000亩,建成水果产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4家,海盐葡萄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我们也加快渔业绿色健康发展,全产业链打造稻虾生态新兴龙头产业,通过首批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验收建立全省首个稻虾交易市场,举办全省首个稻田龙虾美食文化节,稻虾规模2.4万亩,亩均纯收益超3000元。”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海盐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36元,位列全国前列。

  (原标题《海盐以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原作者万琳华、王明虹、王玲敏。编辑顾雨婷)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芦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